不同化学药剂防治西兰花小菜蛾效果试验
不同化学药剂防治西兰花小菜蛾
效果试验
陈纪算1,高天一2,毛培成1,马小福3
(1.宁波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, 浙江 慈溪 315300;2.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, 浙江 宁波 315040; 3.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, 浙江 慈溪 315300 )
摘 要:为控制小菜蛾对出口西兰花品质影响,筛选出防治效果相对更好、性价比高的药剂,对6%乙基多杀菌素、5%氯虫苯甲酰胺、10%三氟甲吡醚、20%氟苯虫酰胺、5.7%乙基多杀菌素+28.3%甲氧虫酰肼、5.7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10%溴虫腈等7种化学药剂或药剂组合进行了西兰花小菜蛾防治效果试验。试验结果表明,5.7%乙基多杀菌素+28.3%甲氧虫酰肼防效果最好,是首选药剂,其次是5.7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10.0%三氟甲吡醚,此三种药剂施药后1d的防效在82%以上,药后3d的防效在92%以上,药后 7d的防效在 94% 以上,出口日本的基准分别为2 mg/kg、5 mg/kg,0.1 mg/kg,2 mg/kg。此三个药剂基准较高、安全性好、性价比高,适合出口西兰花的生产要求,建议交替使用。
关键词:化学药剂;防治;西兰花;小菜蛾;效果
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(L.),属鳞翅目菜蛾科,又名小青虫、两头尖,是一种世界性迁飞害虫,全国各地均有发生,但以南方为害较重,主要为害甘蓝、西兰花等十字花科植物,是当前生产上防治困难的典型害虫「1-3」。小菜蛾虫害在慈溪市常年,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,一年发生12-15代,其自然危害损失约为15%-30%,严重的达70%以上甚至绝收,对蔬菜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「4」。
西兰花是慈溪市主要的栽培蔬菜之一,栽培面积已超3333.33 hm2,并且有持续增加的趋势。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及近几年恶劣气候的频发,导致小菜蛾在西兰花上发生严重,引起国内外鲜销与速冻加工市场的高度重视。目前,国内外市场已将小菜蛾的检出率作为最重要的质量标准。因此,西兰花小菜蛾的防治已迫在眉睫。
作为小菜蛾防治环节中必不可少的措施,化学防治中药剂的选择至关重要。为了更好地防治小菜蛾,我们选择了出口基准值较高、对小菜蛾防治有效果的7种化学药剂进行了防治西兰花小菜蛾效果试验,筛选出防治效果相对更好、性价比高的药剂,作为主要的化学防治药剂使用。
1 材料与方法
1.1 试验地概况
试验地点设在慈溪市龙山镇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,试验地面积约2000m2,地势平坦,土壤为沙壤土,肥力中等。前茬种植毛豆。西兰花于2018年9月19日定植,畦宽3m(连沟), 株行距为53cm×45cm,每行栽6株,密度37650株/ hm2。试验地水肥条件良好,栽培管理条件均匀一致。移栽前,结合整地施商品有机肥7500kg/ hm2和三元复合肥600kg/ hm2。
1.2 试验对象
小菜蛾:Plutella xylostella(L.)。试验作物为西兰花(Brassica oleracea L.var.italic Planch),品种为耐寒优秀。
1.3 试验药剂
试验化学药剂如表1所示。
表1 试验药剂情况表
处理 | 成份 | 生产厂家 | 浓度/剂型 | 输日基准 |
A | 乙基多杀菌素 |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| 6%/sc | 2mg/kg |
B | 氯虫苯甲酰胺 | 美国杜邦公司 | 5%/sc | 4mg/kg |
C | 三氟甲吡醚 | 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| 10%/ec | 2mg/kg |
D | 氟苯虫酰胺 |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| 20%/wg | 5mg/kg |
E | 乙基多杀菌素+甲氧虫酰肼 |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| 5.7%/sc+28.3%/sc | 2mg/kg+5mg/kg |
F |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| 安徽省银山药业有限公司 | 5.7%/wg | 0.1mg/kg |
G | 溴虫腈 | 徳国巴斯夫公司 | 10%/sc | 3mg/kg |
1.4 试验方法
试验设以下8个处理:其中,A为6 %乙基多杀菌素,施药剂量450 ml / hm2; B为5%氯虫苯甲酰胺,施药剂量450ml/ hm2;C为10.0%三氟甲吡醚,施药剂量600ml/ hm2; D为20.0%氟苯虫酰胺,施药剂量300ml / hm2; E为5.7%乙基多杀菌素+28.3%甲氧虫酰肼,施药剂量150ml/ hm2;F为5.7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,施药剂量150g/ hm2;G为10.0%溴虫腈,施药剂量450ml/667 hm2;H为对照(CK),以喷等量清水喷雾。小区随机设计,每小区面积约40m2,每个处理重复3次,共24个小区。
2018年10月29日下午施药一次,将药液兑水稀释后均匀喷施在西兰花植株叶表面及心叶内。施药时小菜蛾正处于低龄幼虫盛期,西兰花生长处于现蕾期,施药液量为900kg/ hm2,对照区喷等量清水。试验期间未施用其他杀虫剂。
施药前调查各小区小菜蛾幼虫虫口基数,药后1、3、7天 调查残存幼虫数量,此时小菜蛾幼虫主要为2-3龄。调査采用五点取样法,每点固定调查5株,共调查25株,记录全株叶片上的活幼虫数。其计算公式如下:处理区虫口减退率=100℅×(施药前活虫总数一施药后活虫总数)/施药前活虫总数;防治效果=100℅×(Pe-Pck)/(1-Pck),其中,Pe和Pck分别代表防治前后处理区虫减退率和防治前后对照区虫口减退率。对不同天数的防效进行显著性分析,显著水平为P<0.05,统计分析前对防效的百分数进行反正弦转换。
2 结果与分析
试验期间,10月29日施药当天天气晴,微风, 药后24h内无降雨。试验期间的天气情况见表2。从表2中可以看出,试验期间的天气以晴天为主,11月2日和11月3日两天分别为多云和阴天。试验期间的最高气温24.8℃,最低气温9.8℃,气温高低变化较频繁但变化幅度不大,试验期间没有下雨,没有出现恶劣气候,试验结果可靠。
表2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表
日期 | 最高气温 | 最低气温 | 日雨量 | 天气 |
(年-月-日) | (℃) | (℃) | (mm) | 状况 |
2018-10-29 | 24.3℃ | 9.80 | 0 | 晴 |
2018-10-30 | 24.8℃ | 8.70 | 0 | 晴 |
2018-10-31 | 20.9℃ | 9.50 | 0 | 晴 |
2018-11-01 | 18.6℃ | 10.20 | 0 | 晴 |
2018-11-02 | 19.7℃ | 13.60 | 0 | 阴 |
2018-11-03 | 19.9℃ | 15.10 | 0 | 多云 |
2018-11-04 | 21.8℃ | 15.20 | 0 | 晴 |
2018-11-05 | 24.6℃ | 16.30 | 0 | 晴 |
施药前后,对小菜蛾的总虫数进行了调查,并计算施药后的防效,如表3。
从表3中可以看出,对照的总虫数逐渐增加,而各处理区总虫数逐渐减少。试验表明,处理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等7种农药对小菜蛾均有一定的效果,其中处理E防效最高,施药后ld、3d、7d的防效分别为86.50%、94.24%和 96.89%,与其他处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;接下来依次是处理F、C、D、B、A,施药后ld、3d、7d的防效分别为83.51% 92.53% 94.83%、82.62% 92.15% 94.77%、78.20% 90.96% 93.62%、77.26% 90.43% 93.13%和75.72% 89.45% 90.88%;处理G防效最差,施药后ld、3d、7d的防效分别为75.03%、88.51%和 90.41%。从施药后3d、7d的防效来看,处理F和C防效果相当,处理D和B防效相当,处理A和G防效相当。
表3 各药剂(组合)施药后不同时间后小菜蛾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
处理 | 施药前 | 施药后 1d | 施药后 3d | 施药后 7d | ||||||
总虫数(头) | 总虫数(头) | 虫口减退率(%) | 防效(%) | 总虫数(头) | 虫口减退率(%) | 防效(%) | 总虫数(头) | 虫口减退率(%) | 防效(%) | |
A | 180.67 | 47.33 | 73.80 | 75.72f | 25.00 | 86.16 | 89.45d | 22.00 | 87.82 | 90.88d |
B | 178.00 | 43.67 | 75.47 | 77.26d | 22.33 | 87.46 | 90.43c | 16.33 | 90.83 | 93.13c |
C | 181.33 | 34.00 | 81.25 | 82.62c | 18.67 | 89.70 | 92.15b | 12.67 | 93.01 | 94.77b |
D | 180.00 | 42.33 | 76.48 | 78.20e | 21.33 | 88.15 | 90.96c | 15.33 | 91.48 | 93.62c |
E | 176.33 | 25.67 | 85.44 | 86.50a | 13.33 | 92.44 | 94.24a | 7.33 | 95.84 | 96.89a |
F | 183.67 | 32.67 | 82.21 | 83.51b | 18.00 | 90.20 | 92.5b% | 12.67 | 93.10 | 94.83b |
G | 177.00 | 47.67 | 73.07 | 75.03f | 26.67 | 84.93 | 88.51d | 22.67 | 87.19 | 90.41d |
H | 182.00 | 196.33 | -7.87 | ―― | 238.67 | -31.14 | -- | 243.00 | -33.52 | --% |
注:每个处理3次重复,同列数值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%显著水平。
3 小结与讨论
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,5.7%乙基多杀菌素+28.3%甲氧虫酰肼防效果最好,是首选药剂,其次是5.7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10.0%三氟甲吡醚,此三种药剂施药后1d的防效在82%以上,药后3d的防效在92%以上,药后7d的防效在94% 以上,出口日本的基准分别为2 mg/kg、5 mg/kg,0.1 mg/kg,2 mg/kg。此三个药剂基准较高、安全性好、性价比高,适合出口西兰花的生产要求,建议交替使用。考虑到农药残留安全性问题,推荐先使用5.7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,最后使用5.7%乙基多杀菌素+28.3%甲氧虫酰肼。为达到整个西兰花产季良好防效,特别强调西兰花现蕾期务必使用一次药剂。
小菜蛾是一种世界性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,到目前为止,小菜蛾已对50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的抗药性,几乎涉及到所有的防治用药。害虫抗药性是一种“瞬间进化”现象,终止其发展很难,但是合理用药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「5-6」。为了延缓小菜蛾对药剂产生抗药性,要实施综合防治措施,结合虫害预测预报,轮换使用安全、可靠的药剂等措施。20.0%氟苯虫酰胺、5%氯虫苯甲酰胺、6%乙基多杀菌素和10.0%溴虫腈可能因本地使用时期较长,抗性较强,导致防效相对较差。
高温、降雨、干旱等极端气候条件都可能降低小菜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,湿润的天气有利于小菜蛾的大面积爆发,但是降水量大时也可以直接冲刷掉小菜蛾的卵和低龄幼虫「7」。出口西兰花小菜蛾防控中,不仅要考虑化学药剂的防效,还要考虑极端气候条件对小菜蛾发生的影响,同时兼顾考虑农药残留安全,因此,化学药剂的选择必须慎之以慎。
参考文献:
「1」 邱强.新编原色蔬菜病虫图谱[M1].北京: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6.
「2」 南京农业大学.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[M].北京:农业出版社,1978.
「3」 王磊.小菜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[J] .河南农业,2017,6(下):4-5.
「4」 蒋开杰,吴建能,吴华新,等.慈溪菜区小菜蛾抗药性研究初报[J].上海农业科技,2011(1):109-110.
「5」 刘霞,牛芳,王开运.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及防治措施田[J].农药科学与管理,2013(9):363—365.
「6」 梁沛,高希武,郑炳宗.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其交互抗药性研究[J] .农药学报,2001,3(1):41—45.
「7」 李振宇,陈焕瑜,包华理,等.小菜蛾区域性抗药性治理技术研究[J] .应用昆虫学报,2016, 53(2): 247-255.
2015年度宁波市农业重大专项(2015C110008):甘蓝类蔬菜良种选育、贮藏加工及其产业化研究。
2016年慈溪市农业局科技项目(CN201603):西兰花小菜蛾“从田间到车间”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。
第一作者介绍:陈纪算,1978年5月, 男, 浙江慈溪人, 高级农艺师, 硕士, 从事出口农产品种植技术与安全管理工作, E-mail: cjs@haitonggroup.com
Effects of different chemicals prevention and cure on Broccoli Plutella xylostellah
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

网站二维码
版权所有: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